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 品牌资讯 >> 
参与“超级工程”、锻造文旅名片,科技尖兵讲述自己与副中心的故事

时间:2023-07-06 16:32:51    来源 : 北京日报客户端


【资料图】

北京日报客户端 | 记者 陈强

7月6日上午,城市副中心举办“科技创新人才建功副中心”新闻发布会,5位来自副中心建设一线的科技尖兵、创新人才代表,分享了他们与副中心的故事。

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、绿心“三大建筑”、东六环入地改造项目等一批气势恢宏的“超级工程”,勾勒出了副中心未来的城市图景。来到发布会现场的5位科技创新人才代表中,有3位是“超级工程”的建设者。

北京城建集团建筑工程总承包部副总经理、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02标段项目经理李金和,参与的是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。这项“超级工程”在地下40米深的基坑内建造,毗邻北运河,周边道路、建筑物、铁路、市政管线密布。为了攻克止水沉降问题,李金和带领团队创新应用了“T”型地连墙、“盖挖逆作”等施工工艺。目前,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即将开始“京帆”屋盖建设。

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北角,“三大建筑”已经亮出美观的外立面。其中建筑体量最大、技术难度最高的是剧院项目。北京建工集团城市副中心剧院项目总工程师付雅娣说,这项“超级工程”涉及声学、灯光音响、舞台机械等60多个专业系统、30多个学科门类。为了避免机电设备运转影响剧院的声学效果,她带队编写了建筑版的“查重软件”,只要导入声学参数和机电设备排布方案,就可以由软件模拟“巡线”,交叉比对,一番排查,即可找到所有“越线”节点部位。

东六环入地改造项目是一个在地面上看不见的“超级工程”。中铁十四局的“90后”孙长松,是项目部的盾构经理,也是盾构机驾驶员队伍的负责人。两年多来,国产最大直径的泥水平衡盾构机“京华号”成功攻克了55个地上风险源,完成7336米地下穿越,地层沉降始终控制在毫米级,创造了国内同类型工程施工新纪录、业内最快开挖纪录。“能够参与这么重大的工程建设,我深感荣幸。”孙长松说,“京华号”在行业内首次应用了超大直径盾构同步双液注浆工艺,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。

文化旅游是副中心产业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已开园近两年的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,是副中心的文旅“金名片”。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设计院副院长张庆利,是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项目总体规划及设计负责人,他带领团队运用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,将科技、人文、智慧、绿色、低碳设计贯穿始终,成功打造“功夫熊猫”主题IP,在副中心建设一线锻造出了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创意设计团队。

5位副中心科技创新人才代表中,还有一位学生。她叫张晓恬,是中国农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,也是通州区永乐店镇西槐庄村科技小院的院长。“在科技小院,我们既是学生,也是农民、销售员、宣传员。”张晓恬说,通过引进新品种、新技术,利用互联网“直播带货”等方式,西槐庄村的集体收入已经从2020年的11万元增长到了2022年的70万元。

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、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表示,在城市副中心,坚持创新驱动、尊重科技、尊重人才,充分发挥科技尖兵在高标准建设、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,已经成为一条重要的原则和经验。“现在的副中心是一片建设的热土,是施展才华的舞台,我们诚挚欢迎社会各界优秀人才来副中心创新创业,也由衷地感谢各行各业建设者在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。”胡九龙说。

标签:

最新发布

热门推荐

X 关闭

X 关闭